2008年5月17日星期六

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

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son 1901年12月5日 - 1980年3月25日)在心理治疗史上一位独特的影响人物。他并没有师承名门,却自学成为二十世纪催眠界的领导人物。他也是短期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他对心理治疗的了解冠乎群伦,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沟通者,也曾被尊为本世纪首席心理治疗师。

许多专家认为,弗洛伊德的贡献在于治疗理论,艾瑞克森的贡献在于治疗实务。艾瑞克森发表在心理治疗文献上的案例多过任何临床工作者;他所发明的技术多过任何一位执业医师;他的一些发明至今还没有被清楚的解释。

艾瑞克森是现代医疗催眠之父。在发展新的催眠诱导方式与应用上有非凡的创见。他是五本催眠著名书籍的共同作者,发表了超过一百三十篇的专业文献,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催眠治疗。他也是美国临床催眠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Hypnosis)的创办人及第一任主席,创办了官方刊物《美国临床催眠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nosis),并担任编辑长达十年。他经常游历各处为专业人士讲学催眠,特别是在美国境内,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催眠先生”。艾瑞克森为催眠取得了合法地位,让催眠不再是“严肃学术殿堂里的跳梁小丑”。

随着杰.海利《不寻常的治疗》(Uncommon Therapy 1973)的出版,艾瑞克森成为短期策略取向心理治疗之父。他是首先将治疗带出病人心智范畴和咨询室的现代治疗师之一,把治疗变成病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在艾瑞克森的概念里,催眠、教学和心理治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这三个领域全依赖潜意识的学习,他认为人们早已拥有产生改变所需要的资源。

说三道四
艾瑞克森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温暖的人,在他看来,“催眠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温暖的人身上激发出来的维持生存意志的关系。”他对催眠技术的应用颠覆的传统的理念,让催眠疗法的神奇魅力大放异彩。

激发内在资源
在艾瑞克森之前,催眠治疗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也不是主要的治疗工具。许多著名的心理学家都不愿运用催眠来协助发展各自的治疗,艾瑞克森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催眠能使病人改变,长期致力于催眠领域。他并没有去发展一个特别的催眠理论,却彻底的颠覆了传统的催眠作法,以往的操作者会将暗示语强加在被动的个案身上,艾瑞克森的作法却是激发并运用个案的内在资源。艾瑞克森学派的催眠是用来引发治疗反应的,目的是让来访者合作。来访者接受心理治疗,是因为他们难以完成自设的目标,治疗师的工作就是帮助来访者顺从自己最大限度的欲求,在达到目标的途中,催眠通常能够有效的克服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使来访者能够游刃有余的运用自助的潜能。

现在流行的NLP技术的两位创始人 约翰。葛林德 (John Grinder) & 理查。班德勒 (Richard Bandler),即曾私淑了美国当代四位沟通及治疗大师,艾瑞克森即是其中备受推崇的一位。因此在NLP临床应用中,经常能看到艾瑞克森的惯用手法。

自然催眠法
艾瑞克森是自然催眠法的先驱者,例如,在不需要诱导仪式的情况下,他将催眠技术有效的运用在心理治疗上。事实上,他的治疗个案中只有五分之一使用正式的催眠,更多的时候,即使他没有在“执行催眠”,他仍然持续的使用催眠技巧。如上文中的“自然困惑法”导入催眠。

多层次沟通
艾瑞克森学派主要的治疗工具是心理层次的间接、多层次沟通。在他开创沟通技巧时,提到沟通存在于多元层次,包含语言内容、非语言行为和涉及两种的种种暗示。

艾瑞克森对多层次沟通的运用相当纯熟,能够在全然不知对方背景的情况下,和一位示范的当事人进行私人切身的会谈。

艾瑞克森把多层次沟通技巧灵活的运用在催眠引导和暗示中,运用当事人自身的价值体系,引导他们获得内在资源的连接,促发他们在真实情景中的改变,直到有足够的内在资源让当事人自发的产生改变。

善用小故事、双语和譬喻
十七岁时的艾瑞克森曾患小儿麻痹症,一度严重至头部以下都无法动弹,却因病而发展出绝佳的观察与沟通天赋,洞悉人性及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富幽默感与赤子之心的他,后来投注全副精力在催眠咨询,“说故事”是他的专长,也是他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模式。在他极具启发性的故事中,常巧妙穿插一些鲜为人知的医学,心理学,人类学珍闻,巧妙的引导当事人改变意识,导正偏差的行为。

艾瑞克森的催眠技巧更多的体现在催眠案例中。他非常善于使用具有疗效的戏剧性小故事;使用精妙的双语、简单的比喻和精心的措辞加深记忆,引导催眠。他对同事玛丽安.摩尔说:“催眠是一个温暖的人在另一个人身上激发出一段维持生存意志的关系。”


艾瑞克森一向在故事中大量使用言外之意,问题,双关语以及幽默技巧,并且刻意透过个案的惊奇,讶异,怀疑与困惑等反应,吸引其注意力。其间故事均高潮迭起,而且往往拥有出乎意料的结局是。故事情节经常不断推升到顶点,紧接着伴随结局而来的是彻底松懈或成功的感受。教育故事的运用足以印证艾瑞克森的治疗原则:“首先你模仿个案的世界,随后你示范个案的世界。”《催眠之声伴随你》

艾瑞克森的技术正是采用这些精妙的方法让当事人原有的行为模式崩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催眠状态。但是,艾瑞克森并不强调特定的技术和理论,认为两者要尽量减少到最小。试着去证明一个特定的理论,或者打算用某种特定技术的治疗师会找到达成目标的方式,即使那需要将来访者的心灵削足适履,以符合治疗师预设的理论或技术。艾瑞克森教学中传达的只是概念。

艾瑞克森对催眠治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本人却承受着许多身体病痛的折磨。这也是他对潜意识和催眠这么感兴趣的原因——他直接承担了剧痛缠身的人生。小儿麻痹症带来的疼痛常常让他无法从床上坐起,他经常利用催眠来控制疼痛。

艾瑞克森的创造力、勤奋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催眠大师。事实上,他的天才明显的呈现在四个领域——一位杰出的催眠师,一位心理治疗师,一位老师和一位克服重大终身残疾的人——他利用个人身体残障的困境,发展出独特的心理治疗取向和催眠技巧。


催眠实在不该是件费劲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你对自己引人进入出神状态的能力有所肯定,并且对个人的声音充满信心。如果你谨慎从事的话,任何人都会在你的引领下进入催眠状态。即使是那些偏执倾向严重的病人也不会例外,就实际经验来说,我始终认为所有心理病患者都能被引入催眠状态——任何人均不例外。”《催眠之声伴随你》

0 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