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星期六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与催眠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与催眠


一、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
人在遭逢重大变故,心理受到重创时就容易产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目击、亲身经验、或被迫面对战争、地震、车祸、坠机、火灾、虐待、性侵害、家暴、重大疾病如癌症、所爱的人突然死亡或分离…等;不论已实际发生或未发生但威胁生命或身体伤害时,都可能产生PTSD。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指出:69%成年人曾在一生中经历一次以上创伤事件,大学生族群更有高达84%曾遭受创伤事件;约有25%曾遭受创伤事件者会罹患PTSD,创伤事件发生前未具有的症状可视为PTSD症状的一部分,例如睡眠障碍、易怒、无法集中精神、对危险情境过度警觉、夸张而令人痛苦的惊吓反应、人格与行为的改变…等。患者可能会对创伤事件暂时失忆,产生心因性麻木,但由于PTSD是一种经历身心重创后产生的焦虑性疾病,所以患者其实不自觉地会从心理与生理上显现出许多的症状。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主要症状:

1. 反覆在脑中出现创伤事件或痛苦经验,或接连出现可怕恶梦。

2. 经常感觉又再度经历创伤事件。

3. 当回想起创伤事件时引发极强烈的心理痛苦情绪和生理反应。

4. 逃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地点、思绪、活动,封锁相关记忆。

5. 反应麻木、消沈、沮丧、无助感、对事物失去兴趣、对人产生疏离感、对未来感到悲观。

6. 警觉性增加、睡眠困难、紧张暴躁、强烈害怕、惊吓反应强烈。

在较小的孩童身上可能于玩耍中出现重复排演的创伤情景;或出现尿床、吸吮手指、在地上打滚…等退化行为;甚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敢睡觉、不明原因的身体疾病(如头痛、腹痛等等)。

患者也可能产生共病症(并发一种以上其他精神疾患)及自杀、物质滥用(酒精滥用、药物滥用)、并发身体病症、失能等情形,许多PTSD病患也有抗拒治疗情形。在治疗方法上,心理减压法、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团体治疗、心理动力治疗、家庭治疗、创意治疗与催眠疗法都能有效帮助PTSD患者改善状况达到复原。

二、催眠疗法:
研究发现,将催眠技术应用在创伤后压力疾患(PTSD)和解离性症状治疗上能缩短相当多治疗时间。

由于创伤与压力事件会产生注意焦点窄化,即产生解离现象,而这样的过程与催眠时现象有些类似,因此受创伤后症状或PTSD之苦的患者,通常比较容易被催眠,运用催眠技术处理创伤后困扰也已有150年历史,让患者可以在一个安全状况下引导解离经验,并藉此学习特定技巧,来调整无法诉说的痛苦。

典型的创伤处遇分为三阶段,均可运用催眠治疗技术。

第一阶段:
稳定患者情绪与减轻症状,患者透过亲身接受催眠的体验,感受心灵进入平静和谐的放松状态,并学习藉由“自我催眠”维持此放松宁静状态,以减轻焦虑、身体疼痛感及睡眠困扰。

第二阶段:
治疗目标不仅宣泄情绪而已,更着重于创伤记忆的整合,使用不同的催眠治疗技术可协助调整、控制与解决创伤记忆,有效帮助患者安心面对创伤记忆。患者能学习如何自我调节情绪与对创伤细节的认知距离,因此较能整合创伤记忆。此阶段也能提供患者适当的自我强化正面暗示,以重新建立自信、产生自我保护与胜任克服经验。在此阶段有6个重要催眠治疗技术可供运用:放松(relaxation)、投射与重新建构技术(projective and restructuring techniques)、年龄回溯(age regression)、情感桥梁(affect bridge)、包容记忆心像(imaginal memory containment)。

第三阶段:
当患者逐渐获得改善后,此阶段着重进一步的人格再整合与复健,以重新发展自我与再次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稳定个人身心反应,达到良好的认知重建。运用催眠技术能提供患者有效转移注意力,也能练习未来更具适应性的自我形象与健康活动,来帮助自我整合,对某些患者而言,在治疗上加入灵性或人际关系训练也十分有正面助益。

0 项评论: